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对老年健康教育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但是现实乱象依然存在。
床和地的距离只有50厘米左右,但73岁的戴阿婆却因为腿部关节的原因,终年卧床,无法跨越这段距离。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广播里得知了家床服务。 很快,专业护理员黄兰仙来到她的身边,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料。
今年夏天,首届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被众多养老机构“抢聘”的新闻登上热搜。“抢聘”背后,专业养老人才的长期缺乏更引人关注。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为“夕阳红”事业注入“朝阳”力量。他们拥有一个可爱且响亮的称号——“青春养老人”。
白马湖畔的阳光家园,是滨江区的一所公建民营养老机构。2019年,滨江区民政局联合阳光家园试点推出“陪伴式”养老服务项目,年轻人以免租的方式入住养老院一年,每个月要为老年人提供至少10个小时的陪伴服务。一般情况下,一名陪伴者会陪伴2-3位老人。
10月15日,市政协十五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健全完善养老工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开展议政协商。如何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养老服务管理?现场,与会市政协常委、委员等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较2013年的14.9%逐年递增。这是民政部、全国老龄办10月11日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最新公布的数据。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群体的照护也成为大家日渐关注的话题。在税收方面,国家也出台了许多税费优惠政策。下面就跟着申税小微一起,了解一下养老有关的税事儿~
上海目前形成的“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通过自我照料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人通过社区专业化服务养老,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所传达出的信息一样,居家养老还是绝大多数老人的主要选择。而“家庭照护床位”(简称“家床”)恰好能满足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需求。
独居老人想解决吃饭问题,一个电话快速送餐;生活起居需要帮助,专业人士上门服务;更不用担心就医无人呼应,床边早已安装一键呼叫装置......
如何守护生命“最后一程”?在全国率先推出“临终关怀”政府实事项目的上海又有了新举措。
在众多养老形式中,居家社区养老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形式。在大连,不断完善发展的居家养老有哪些新亮点?老人们的衣食住行、个性需求是否得到更多满足?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我市首家融合式养老社区沙河口区星海湾街道碧海社区寻找答案。
近日,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各地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项目。这是自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一年来,扎实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又一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