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市政协十五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健全完善养老工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开展议政协商。如何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养老服务管理?现场,与会市政协常委、委员等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较2013年的14.9%逐年递增。这是民政部、全国老龄办10月11日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最新公布的数据。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群体的照护也成为大家日渐关注的话题。在税收方面,国家也出台了许多税费优惠政策。下面就跟着申税小微一起,了解一下养老有关的税事儿~
上海目前形成的“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通过自我照料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人通过社区专业化服务养老,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所传达出的信息一样,居家养老还是绝大多数老人的主要选择。而“家庭照护床位”(简称“家床”)恰好能满足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需求。
独居老人想解决吃饭问题,一个电话快速送餐;生活起居需要帮助,专业人士上门服务;更不用担心就医无人呼应,床边早已安装一键呼叫装置......
如何守护生命“最后一程”?在全国率先推出“临终关怀”政府实事项目的上海又有了新举措。
在众多养老形式中,居家社区养老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形式。在大连,不断完善发展的居家养老有哪些新亮点?老人们的衣食住行、个性需求是否得到更多满足?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我市首家融合式养老社区沙河口区星海湾街道碧海社区寻找答案。
近日,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各地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项目。这是自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一年来,扎实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又一项举措。
北京晚报在10月11日推出“养老在北京”2024调研报告,旨在为老年餐桌“添柴加火”,给老人办“食”事。调研报告刊发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老人直夸“开眼界”,一些养老助餐点也从中借鉴经验,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为老人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最近报名参加一家养老院重阳节志愿服务的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唐艺殊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每逢重阳节前后都会有青年志愿者组织丰富的活动。
近日,记者来到村里,却感受到这里的老人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源于南庄村探索实施的农村养老“互助共享”模式。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特征明显,很多老人腿脚不太灵活,行动不是很便利,独立生活能力也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