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是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间最早、速度最快、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当前的老龄化与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相伴,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如何为全省2089万老人提供养老多元选择,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理念,打造“苏适养老”品牌,江苏各级老龄工作部门作了很多创新探索。
10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优化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提升产品的多样性和投保的便利度,提出“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对老年健康教育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但是现实乱象依然存在。
10月15日,市政协十五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健全完善养老工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开展议政协商。如何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养老服务管理?现场,与会市政协常委、委员等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较2013年的14.9%逐年递增。这是民政部、全国老龄办10月11日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最新公布的数据。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群体的照护也成为大家日渐关注的话题。在税收方面,国家也出台了许多税费优惠政策。下面就跟着申税小微一起,了解一下养老有关的税事儿~
近日,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各地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项目。这是自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一年来,扎实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又一项举措。
北京晚报在10月11日推出“养老在北京”2024调研报告,旨在为老年餐桌“添柴加火”,给老人办“食”事。调研报告刊发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老人直夸“开眼界”,一些养老助餐点也从中借鉴经验,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为老人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最近报名参加一家养老院重阳节志愿服务的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唐艺殊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每逢重阳节前后都会有青年志愿者组织丰富的活动。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特征明显,很多老人腿脚不太灵活,行动不是很便利,独立生活能力也受到影响。
昨天是重阳节,也是我国第12个“老年节”。在当天举行的2024北京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家年华”活动上,市民政局发布《2023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494.8万人,比2022年增加29.7万人,为近8年来增量最大、增速最快。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首次突破30%。
今年10月是第15个全国“敬老月”,10月11日重阳节当天,“银辉照杭城 共绘桑榆梦——杭州市百岁老人图谱发布暨2024年‘敬老月’主题宣传活动”在杭州市萧山区举行。据会上发布的《百岁老人图谱》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杭州市共有百岁老人1714位(含虚岁),最长寿者今年10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