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天里,一系列有关“老龄”人群的重要政策及重要会议“亮相”,与我国全力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息息相关。
为持续打响“政府开放月”品牌,畅通政民沟通渠道,搭建为民服务桥梁,8月份,市民政局围绕“民心工程、为民办实事”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以“走进养老机构”为主题的养老机构服务体验活动,旨在让广大市民和社会公众零距离了解本市养老机构提供的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精神慰藉、智慧养老等服务。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达494.8万人,占比22.6%,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是养老服务的“刚需之刚需”,也是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
9月14日,在2024年服贸会·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会上表示,我国养老金融发展开局良好,初见成效,但是与老龄化的加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人口老龄化与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是当前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暴露出诸多不足,如照护资源匮乏、医疗服务不均衡、老年人生活质量较低等。已有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有助于克服养老难题。
9月21日是第31个“世界阿茨海默症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老年认知障碍照护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老年认知障碍专业照护能力和工作水平,今天上午,黄浦区在公益新天地召开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工作现场推进会,全面展示黄浦实践成果,组织经验分享交流,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9月21日,由上海市民政局主办、长宁区民政局承办的“友好‘拾’光 ·‘忆’起守护”——上海市2024年“921”老年认知障碍关爱主题活动在长宁路546号尚街· 创邑SPACE举行。
人口老龄化是发展中国家迈向发达国家的必经阶段。2023年我省人均GDP达到60073元,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提出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了改革退休制度的进程。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当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传播分会和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共同举办的“即刻行动:点亮记忆之光”主题访谈科普活动在北京举行。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民政厅获悉,今年“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新增两家分别位于佛山和深圳的养老机构。连同原有两家位于深圳和肇庆并由香港非政府机构营运的养老机构,参与该计划的养老机构增至4家,为正在轮候资助护理安老床位并有意在内地养老的香港老人提供更多的资助服务选择。
8月26日,国务院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第九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