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各区县把日间照料中心(站)建设纳入常态化,明确阶段目标任务,确定完成时限,3月底前,各区县至少建成1个社区(村)日间照料站,9月底前,14个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0个社区(村)日间照料站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
“加快社区养老发展”是今年我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提出建成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4个和社区(村)日间照料站100个。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与社会福利科科长王艳荣说,各区县对辖区内各类闲置资源、老年活动设施等进行摸底调研、梳理整合,采取购置、租赁、置换等多种方式,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点位、场地。
依据目标,到今年年底,全市新建(改造)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4个,其中:米东区、经开区(头屯河区)、高新区(新市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各2个,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各1个;新建(改造)社区(村)日间照料站100个,其中:米东区、经开区(头屯河区)、高新区(新市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各15个,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各5个。
据了解,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般以街道(乡镇)为服务半径,建筑面积750平方米以上,至少设置10张及以上养老床位,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示范指导等多项服务功能。
社区(村)日间照料站一般以社区(村)为服务半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内设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健康管理、老年餐桌等功能区域,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实际运营中,各区(县)通过公开招标、委托协议等方式,按照“1个街道(乡镇)打造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打造若干个社区(村)日间照料站”即“1+N”建设思路,引导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送餐、健康保健、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到今年年底,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到70%以上,形成由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带动社区(村)日间照料站专业化、连锁化运行的服务链,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让人民城市服务惠及更多“一老一小”群体,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