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不少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或家门口就近机构养老,这部分人群占比近7成。近两年,黄浦区部分养老院开始试点建设“智慧养老院”,既满足居住在内的老人,还将服务延伸到社区居民家中,一举两得。
位于瞿溪路上的顾卞裘莉敬老院于2023年参加“智慧养老院”建设。在这里,从进门的“扫码入住”到“健康档案”,再到“三餐预订”,这些环节都已经实现数字化,特别是针对老人的照护计划、变更、外出探视、亲属管理等,还会形成月度报告,一目了然。
胡老伯今年已经88岁,入住敬老院已经6年多了,护理员薛兴桥在给胡老伯提供膳食服务时,发现他有个特殊的饮食习惯,对于葱姜蒜等调料很是“敏感”,加上生活无法自理,稍有不慎,就脾气不好。每日送餐前,薛兴桥总会细心地把葱姜蒜单独挑出来,自从院内升级了智慧养老——智慧餐饮,可以在数字化“三餐点单”服务中记录下了这一特殊“习惯”,每日的餐食都会有提醒“不放葱姜蒜”,这样细致的管理让胡老伯情绪缓和,也减轻了护理员的工作负担,家属也是纷纷点赞。
除了日常管理“智慧”,在一些突发事件里,“智慧养老”也在发挥作用。不久前的一天午饭时间,入住老人朱阿婆原本津津有味地吃着儿子喂给她的虾仁,突然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行为举止怪异,紧接着智慧养老院的物联网系统发出报警,原来是朱阿婆佩戴的智能手环监测到老人的生命体征发生异常,这时当班护理员刘艳芳第一时间赶到老人身边,通过观察发现朱阿婆发生噎食,立刻采取紧急措施,最后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让朱阿婆转危为安。事后,朱阿婆说道:“你们救了我,真是太谢谢了。”家属为了表示衷心感谢,特地送来锦旗。
“智慧养老院”对于护理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黄浦区“最美护理员”张秀文的带领下,一支护理“精兵”团队成为每一层楼面的“主心骨”,从认知障碍专区,到床边护理,再到技能比赛,越来越多护理员掌握了“智慧养老院”的操作流程,这些举措也让老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飞跃。“每天喝水频次、吃药时间,护理员都会在精确的时间过来提醒,我也很放心。”老人表示。
2024年,顾卞裘莉敬老院将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建立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方便社区老人原居养老。“我们将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将智慧化手段融入养老服务,力求提升服务能级,为老人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院长阮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