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一直关注养老课题的上海智库养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浩博士,明显感受到了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异地养老需求的增长,也看到了沪苏浙皖四地在异地养老上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目前,长三角区域20个城市、57家机构的25698张床位跨区域开放;总投资700亿元的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项目在南京正式签约;长护险异地结算试点也稳步推行,已发布15家长三角区域养老机构长护险费用延伸结算试点机构名单……异地养老作为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与发展方向之一,在这几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异地养老在实际应用和操作层面上,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便是老年人在异地旅居的接受程度依然较低,多数老人对于采取异地养老的养老方式意愿不高。”曾浩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传统的安土重迁思想与子女养老观念难以改变,也有因为获取养老服务信息的手段不足,对异地养老的概念难以全面认知。
“长护险异地结算仍存在一定困难。”在曾浩看来,虽然目前在长三角范围内的老人享受异地养老服务时,长护险异地结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是长护险异地代办申请与备案手续依旧繁琐、长护险的相关标准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老人的政策享用成本,降低了老人主动选择异地养老的意愿。
“地区间养老服务政策标准越接近,对于推进区域间养老服务一体化和提升一体化水平越有利,更能促进异地养老的发展。”曾浩建议,“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政策标准互认互通机制,针对老年人在异地难以实现养老服务同城待遇的问题,可探索建立长三角养老服务数字管理综合平台,完善老年人电子档案的收集、录入、备案机制,加强医养数字平台的联动,以逐步实现老年人电子档案与电子病历的对接。”
对于养老机构与有需求老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曾浩说,相关机构应破除信息壁垒,搭建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比如提供本区域不同地区关于养老机构设施、环境、费用标准、服务项目等具体信息,让有异地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人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机构。“养老服务地图”只是一体化工作的起步,还应将信息平台积极辐射传统媒体,“例如利用电视广告、纸质媒体等渠道,宣传发布养老服务信息,重视老年人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与获取门槛,减少老年人资源获取的难度,依托小册子,养老地图等宣传手段鼓励异地养老,展示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成果。”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冬季前往温暖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