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床位入户评估员朱玲 (中)和同事向居民(左)了解建床需求。
朱玲正在实地测量,做符合实际的设计方案。 (记者梁淑芳摄)
调查问卷、卷尺、鞋套……3月31日一早,清点“装备”后,家庭养老床位入户评估员朱玲和搭档古丽艾则孜·托合提出发了。
当日,两人要完成对大湾南路附近八户老人的登记、评估、签协议、录入平台等家庭养老床位入户评估工作。
乌鲁木齐市将“加快社区养老发展”列为今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计划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280张。目前,入户评估工作完成了1100份,已录入系统复审,为下一步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做好准备。
朱玲和古丽艾则孜·托合提首先来到金湾园小区75岁居民海尔尼沙·吾守尔家。
海尔尼沙·吾守尔是一名低保户,患有冠心病和关节炎,日常行走需辅助性器具或家属搀扶。在沟通中,朱玲询问了老人的日常起居,还俯身观察了老人的腿部情况,给老人打出了3分的评分。
“能力评估是有标准的,有22项内容,满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如果老人需要他人协助系鞋带、拉拉链,分值在5分左右,完全依赖他人则为0分。”朱玲解释说。
现场,古丽艾则孜·托合提通过手机终端将老人的打分信息上传到系统。随后两人测量了老人平时的活动空间,包括卫生间的空间设置和厨房的大小、布局等。
“阿姨,给您申请个轮椅,这样方便些。”朱玲说,老人腿脚不便,配备助行器日常可以缓慢活动,有了轮椅后,就医、出门晒太阳等都用得上。
经过综合评估,最终敲定为海尔尼沙·吾守尔在卫生间配备助浴椅,在走廊安装小夜灯,考虑到老人常年服药,家庭药箱也在方案之中。
来不及喝口水,朱玲和搭档又直奔下一家。
金湾园小区7号楼居民颜廷顺今年86岁,患有右胯骨股骨头坏死。“父亲患病7年了,以前还能扶着去上厕所,现在只能背着去。”老人的儿子颜军说。
考虑到老人常年卧床,给出的家庭养老改造方案中,首要的是手摇式护理床,方便老人起坐、日常进食等照护,同时配备防褥疮床垫和坐便椅,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家属看护压力。
“这确实是我们最需要的。”颜军签订好改造协议,录入系统无误后,这份入户评估完成。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与社会福利科科长王艳荣说,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是将专业化养老床位、养老服务延伸至家庭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市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专业人员上门,对老年人能力和建床需求评估,量身定制建设方案。
“入户评估过程中,老年人行为能力评估、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智能化改造以及个性化需求评估同步进行。”王艳荣介绍,符合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主要为经济困难的中度、重度失能老人。通过已评估数据分析,中度失能老人户占比约32%。为保证这些老人通行安全,地面改造需要进行防滑与高差处理,为保证活动安全,需在床边、如厕区等安装护栏或扶手。在配置助浴椅、手杖等基础设备的同时,还需安装紧急呼叫按钮、活动监测等智能化设备来预防险情。重度失能老人户占比约68%。对于这样的老人,一张能够帮助照护者辅助喂食、起坐等的护理床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需配备智能床垫、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等,当发生异常时能够及时、自动提醒照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