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经邦,人才为急。2021年,民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高规格举办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历时半年之久,3.4万名养老护理员同场竞技,通过全国454场地市赛、32场省级选拔赛,128人获得全国决赛入场券,书写了新时代养老护理人才的职业风采。以大赛为契机,各地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政策体系,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与此同时,今年民政部和江苏省政府合作,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建设养老服务管理学院,开启部省协同高起点引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政策研究的创新模式。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这是全国养老服务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明确信号。
今年以来,瞄准失能失智长期照护、家庭床位建设、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培育引进专业力量、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在丰富多元服务供给,服务方便可及上,各级民政部门着力打通难点、堵点、痛点,让广大老年人身边的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全国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持续增加。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为34万个,床位817.2万张;床位结构不断优化,护理型床位在新增床位中占比明显提高,离“十四五”期间护理型床位占比要达到55%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居家社区养老融合发展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实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2021年民政部会同财务部共拨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1亿元,支持北京市朝阳区等全国42个地区组织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
制度创新为养老服务积聚新动能。民政部联合国家医保局制定《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探索建立评估结果跨部门互认机制。依托浙江省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79岁的失能老人李奶奶每月可以报销近2000元护理费,“第六险”不但解了老人退休金不足的“燃眉之急”,还让她得到更为专业细致的照护服务。
农村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全面铺开。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养老工作的27项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就餐就医、失能照护、社会参与等突出问题。湖北省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县级民政部门直管、社会力量委托经营、民政乡镇共管等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精准服务聚焦特殊老年人群关爱。上海市在全市44个街镇启动第三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链接资源、建设平台,逐步建立起社区老年认知障碍专业照护服务体系。江苏省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巡访和关爱服务制度,惠及全省16.8万农村留守老年人。
医养结合步入务实推进阶段。今年8月,在福建省政府专题会议上,明确将医养签约服务列入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职责,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管理。
广泛培育引入优质服务资源。江西省南昌市面向全国公开征集10家普惠养老服务型企业,立足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价格适中、质量可靠、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
切实解决偏远海岛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今年5月,浙江省启动“海岛支老”行动,计划在3年间,由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五地结对枸杞岛等15个舟山偏远海岛,助力3万余名偏远海岛老人共享优质养老服务发展成果。
用好志愿服务资源“养老”。今年,四川省试点“时间银行”,通过建立“一个网络”、开发“一个程序”、建立“一套机制”,搭建政府、社会、市场、家庭资源多方合作,以志愿服务为核心、专业服务为支撑、互助共享的老有所为平台。
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智能时代。2021年,重庆市优化民政系统“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组建230支社工和志愿服务队,开展的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培训惠及5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