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天津市民政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举行的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上传递出新的信号──我市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养老事业,通过引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助力国企将养老“蛋糕”做大,引领和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青岛市被评为全国10个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成效明显的城市之一,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奖励。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层面连续发布战略举措:2012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71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养老模式;“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到2025年,培养培训2万名养老护理员,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1-2名专业社会工作者。
北京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预计到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22日,记者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北京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实际支付能力,引导社会增加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