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培期
当下,在养老行业普遍存在信任缺失的大环境下,家庭成为最常见的养老主体,一旦家中有老人失能、失智,整个家庭将陷入“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噩梦中。昨日,温州日报刊载《瓯越大地浇灌出“幸福颐养”之花》一文,聚焦特殊老人的养老难题,也给广大养老服务机构提出了养老服务更精细化的要求,简言之,就是养老服务,一定要触及“神经末梢”。也就是要将养老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全面覆盖失能、失智老人群体,包括超高龄、患痴呆症、瘫痪在床、残疾老人等等。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将养老服务落到实处,覆盖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位特殊老年人?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健全法律法规,为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问题托底。比如,温州推出的《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中明确提出,重点优抚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等家庭中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每月可享不少于45小时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中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则不少于30小时。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长期照护、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失能失智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保障财政资金保障体系,用“含金量”撑起养老一片天……
其次,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民政工作人员、网格员、社工、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要“进网入格”,挨家挨户摸排老人身体情况,构建失能失智老人“数据档案”,做到“不漏一人、不差一户”,才能实现精准帮扶、服务。
同时,要注入新技术,推动养老服务向“精细化”“数字化”转型。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远程会诊、智慧医疗等新的医疗业态不断涌现、蓬勃发展。而失能、失智老人长期依赖基础治疗和康复护理,因此,将智慧医疗等医疗新业态投入到养老服务中,能够跨越时空简化就医流程、数字化评估提供个性化服务、实时跟踪监测老人身体状况,提升特殊老人养老品质,让“幸福颐养”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