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民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
官宣养老服务的“新国标”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
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
这是中国养老服务领域的
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来怎样养老、如何提高养老服务、如何健康养老等等,都是摆在眼前问题,而且现在我们要追求的还是高质量的养老。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机构养老的人数需求,占我国老年人口总数的大约0.8%。虽然不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但一算的话,需要在机构养老的人数大概有211万人,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而且机构养老的老人不少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对于他们的照顾,要求当然不低。
就在2021年12月30日上午,民政部又发布了机构养老服务的8个行业标准,加上此前公布的3个,一共是11个,而且是强制性的标准。定这样的标准,要解决什么问题?能不能有效落地?先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
“新国标”主要有哪些内容?
民政部召开《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启动实施发布会,并同时颁布8项配套行业标准。这8项行业标准对养老机构在跌倒预防、膳食、服务礼仪、人员配备、接待服务、营养状况评价和监测、康复辅助器具基本配置等作了明确的要求。
防噎食、防食品药品误食、防压疮、防烫伤、防坠床、防跌倒、防他伤和自伤、防走失、防文娱活动意外等等,这是老年人照护中最需要注意的部分。2021年12月30日公布的8项行业标准,就是围绕这些要求制定的。
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甄炳亮:“综合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大概每年跌倒老年人在3000万—4000万之间,那么跌倒的老年人中大概有20%以上会有产生其他的一些病,比如说骨头扭伤啊,软组织损伤等等。”
8项标准中,最受关注的是《养老机构预防老年人跌倒基本规范》,因为跌倒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是老年人死亡的首位原因,所以,这项规范对如何预防跌倒做了详细规定。如,要求养老机构,采取环境设施预防、防跌倒教育、老年人用药观察、功能锻炼等措施减少老年人跌倒。
山东东营市垦利区悠然亭颐养中心院长助理陈梦霓:“《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预防基本规范》中提供了两个工具性的表格,一是《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表》,二是《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通过这两个表格可以辅助机构对老年人开展相关的评估工作,有助于我们加强对老年人跌倒预防的管理。”
这份《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是我国养老服务业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也是我国第一个服务业强制性国家标准。可以说,规定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的基本要求、安全风险评估、服务防护、管理要求等内容,划出了养老机构服务的安全“红线”。
事实上,这份《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早在2019年12月27日就批准发布,但是为了让养老机构做好充分准备,顺利过渡到强制性标准要求,《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2021年12月30日召开启动实施发布会后,这些标准于1月1日实施。
标准实施,机构 “达标”了吗?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是2019年12月份发布的,也是我国第一个养老机构的强制性国标,1月1日正式实施,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然后在这个大的框架之下,涵盖了11个配套的行业标准,包括基本要求和“九防”等要求,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对于养老机构来讲,怎么做到这么细的一个标准,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一位嘉宾,他是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
01
配套行业标准也是
强制性的吗?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11个配套行业标准是推荐性的标准,不是强制性的,推荐给各养老机构参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的。强制性的标准是养老机构必须执行的,如果不按照强制性的标准执行,就会被依法处罚。推荐性标准是养老机构根据自身的情况采用的,推荐性标准可以辅助养老机构健全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更好地落实强制性标准。它们是相互配合的机制。”
02
“九防”标准为什么
要做得这么细?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养老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做得这么细,人的需求是非常个性化的,也是可变的,非常多样化,对人的服务标准向来就比较细。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因为年纪、疾病等原因,老年人需要特别的关心和照护,只有标准很细,才能够细致入微,才能贴心和暖心。”
03
“防跌倒”为什么要进入
强制性国标?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我们都知道跌倒是老年人非常大的一个危险,跌倒之后对老人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在养老机构老人发生跌倒也是很多的。跌倒有很多原因,有老人自身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因素,强制性标准把跌倒的一些风险和一些可知、可控的因素把它筛选出来形成标准,那么养老机构落实就会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04
“新国标”实施后,
不达标的养老机构怎么办?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从我们前期的调查来看,应该说大多数的养老机构都能达到这个标准。当然这其中也分层次,可能一半以上的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已经超过这个标准了,还有一部分机构可能还要努点力,也能够到这个标准。很好的一部分可能达不到这个强制性标准,或者说目前它不稳定,那就需要它来整改,需要它对照标准不断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规范的程度。”
05
如何保障标准生效落实?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通过两个机制来实现,一个是民政部会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持续地监管,纳入日常的重点监管范围,一旦违反这个标准,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这是个压力或者说外力。第二个方面是养老机构必须对照标准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服务,因为它一旦违反这个标准。出现了事故或问题,老年人或其家属就可以对照这个标准进行维权,这也是对它自身的一种动力。”
“新国标”下
养老机构人员和设备如何配置?
机构能够达标,当然离不开专业的人员,还有一定的财力支持,在专业人员方面,怎么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老年人由于年龄或自理能力等因素,需要借助相应的康复辅助器具。那么,康复辅助器具应配置哪些,《养老机构康复辅助器具基本配置》明确规定了基本配置要求,并附录了清单作参考。
河南省新乡市诚城社区养老中心工作人员杜小芳:“这是一个康复训练,主要是锻炼这个老人的内收肌,把这个绑在这,这样子做。这是手功能训练区,就是细微的动作让老人拧拧螺丝,拔拔这个插座,还有门鼻,还有柱子这样练手指的,还有这些都是,这是一个专业的手部康复训练器,针对咱老年人的手部功能训练,然后还有对咱老年人的脑部(功能)有所提高。提高他的记忆力。”
这11项养老机构服务行业标准,也让所有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今后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可循。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院长张群群:“(我们)要按照行业标准要求落实,从老人使用的用品,到人员培养制度建设,房间内的适老化改造,小到老人用的床头卡的设计,扶手的安装呼叫,都事无巨细落到实处。在老人护理方面,如何指导护理人员翻身,拍背,喂药等各项护理操作都从严要求。”
有了统一标准,如何确保生效落地?对此,民政部表示,这些标准实施后,将采取抽查等措施,以保证这些规定落实到位。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对违反强标‘基本要求’中规定的建筑、消防、食品、医疗卫生、特种设备等标准要求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依据相关规定通报相关部门进行相应处罚,严厉打击严重违反强制规定,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强标落实不足、存在风险隐患的现象。”
随着养老机构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养老行业也急需吸引文化程度更高、学习能力更强的专业人才。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真正的专业背景上,那么实际上是很少的,不论是我们的中职、高职还是大专,包括以上的,真正在养老服务类似专业毕业来从事这个行当的,应该不足10%。所以这样一个差距从某个角度来讲,我们面临的今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一个空间。”
养老机构的专业人才,
如何补足?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61.5万人,其中养老护理员约32.2万人。不包括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全社会至少需要200万名护理员。
全国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仅占12.21%,养老护理员学历水平集中于初中以及中专学历,教育水平较低且接受的培训不足,护理人员队伍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我们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缺口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养老机构中,有不少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这就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1
护理人员需求缺口
有多大?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刚才数据提到这个缺口是200万名,但是养老服务的人员缺口是动态的,随着老年人选择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或者选择入住养老机构之后,对人员的需求会逐渐地增加。人员的需求也取决于很多因素,除了老年人的需求外,也取决于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行业它能吸引到多少人。目前整个养老服务人员是短缺的,这个现象在国际上也是很普遍的,因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风险很高,劳动强度很大,同时薪酬待遇也并不是很高,很难吸引到人。现在全国养老护理员的流失率大概在30%到40%,这意味着我们三年左右就要换一拨人来从事这个工作,它的流动性非常大。流动性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02
农村养老服务怎么发展?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总体上农村养老服务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短板中的短板’,因为农村机构设施条件差、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相对城镇地区要弱一些。下一步我们要把资金、人力、资源向农村倾斜,扶持农村地区更好地提供养老服务水平。”
03
养老服务“达标”的
挑战在哪里?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从‘达标’的角度看,挑战一个是对标准的熟悉,排查每个机构的风险点在哪里;第二个是人员队伍的建设;第三个是服务的机构,有没有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
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快乐、高质量地老去,这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国家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从容面对老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