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受邀介绍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
刘昆会上介绍,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完成收入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去年精准实施减税降费,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推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并扩大范围,2.8万亿元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2021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含税收返还)超8万亿元,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
财政政策适当靠前发力
刘昆介绍称,实际上就是要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出台政策、早落地见效。就此今年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在去年1.1万亿元基础上,今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提高支出精准度,不撒“胡椒面”。
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去年底已提前下达了1.46万亿元,1月份完成发行4844亿元,占提前下达限额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实际上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的资金,去年底部分专项债券额度挪到了今年使用,所以您可以看到,各地有很多新的项目在开工,有相当多的项目利用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
四是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将较大幅度增加,继续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五是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中央财政带头,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地方财政也要从严从紧,节俭办一切事业。
关于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刘昆特意强调,政府过紧日子不是一个短期的应对措施,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把钱省下来用于支持民生和市场主体,这并不是基于财政收支压力的考虑。
系列政策助力中小微企业
在支持中小企业纾困发展方面,余蔚平谈到,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财政部出台一系列纾困发展政策。
一是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全部缓税,制造业中型企业按照50%缓税。延长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等。去年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
二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全年为市场融资主体减轻担保费用超100亿元。继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2021年,中央财政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资金63.36亿元,同比增长65.9%。支持打造普惠金融示范区,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三是支持“专精特新”高质量行动。2018-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约90亿元,推动中小企业双创升级。2021年,启动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奖补资金,实现了“小巨人”企业全国覆盖。目前,已上市的“小巨人”企业达300余家,近两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平均增速超过25%,是全部上市公司均值的两倍左右。
中央财政的钱快速到达地方基层
刘昆介绍,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建立以来,中央财政的钱到达地方基层的速度更快了。从去年全年运行的情况来看,财政直达机制发挥了“一竿子插到底”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下达快。从去年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反馈情况看,大部分地方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资金的分配。应当说,速度确实很快,比一般的资金或者和中央其他的非直达转移支付资金相比要快。
二是投向准。全年统计,2.8万亿元直达资金实际形成支出2.67万亿元,主要用于精准支持基层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和保工资、保运转等方面。
三是监管严。更好发挥了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作用,让更多双眼睛盯着直达资金,避免“萝卜快了不洗泥”。
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保障
受疫情影响,部分地方养老金出现缺口。就此刘昆会上作出承诺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在哪个省,在哪个市县,都能确保及时足额发放,都有保障,请大家放心。”
余蔚平补充称,养老金是老百姓托付给国家管理的“养命钱”。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可支付月数在14个月以上。基金整体上是收大于支,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