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也事关国家发展全局。9月23日,民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将全面建立养老服务网络体系,扩大养老服务消费,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在优待政策、文体活动、法律服务、志愿服务、科技助老、金融惠老等方面,每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些老年人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
对于率先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大事。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生活和工作节奏快,年轻人无暇照顾老人,机构养老也远远无法覆盖庞大的老人群体,居家养老成为必然选择。但要真正满足老年人在家安享晚年的愿望并不简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上门服务,每一项都需要精心谋划。
上周,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时,大风大雨中,家住曹杨三村225号的81岁老人倪来根收到了送餐员送来的热腾腾的饭菜。当天的菜品是红烧肉圆、冬瓜肉片、清炒杭白菜、红烧麻腐。老人很激动:“台风天里还为我们送餐,一点没有耽误时间,太感谢了!”9月16日当天,上海所有外卖平台停止运行,但上海各区的社区长者食堂大多正常开放,为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群体送餐上门。这背后,是近年来上海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的日益完善,但距离构建全面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资金投入就是一大难题。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养老服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培训专业护理人员、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等。除政府财政外,如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资金来源,是当务之急。专业人才短缺也是制约社区养老发展的重要因素,养老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不仅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此外,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监管也面临挑战,如何确保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让老年人及其家属放心满意,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体系。
必须认识到,社区养老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上海带来机遇。老有颐养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安度晚年,不仅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也能减轻子女的负担,提升城市的温度和品质,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社区养老也是发展银发经济、提振消费的重要一环,涉及餐饮、医疗、康复、娱乐等多个领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要全面建立养老服务网络体系,政府必须出台更多针对性强的政策,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同时,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加快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要通过提高待遇、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吸引更多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当然,养老是一个庞大的事业和市场,不能仅靠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综合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的作用,形成事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扶持培育真正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