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花式“朋克养生”层出不穷,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涂抹最贵的眼霜,摇晃着红酒杯,威士忌里加枸杞。努力攒钱不是为了年假旅游,而是为了退休自由。这种看似矛盾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是年轻人在追求自由不羁的同时,也在努力养成健康习惯,为未来的退休生活做准备。
根据富达国际《2022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人们开始为养老做准备的时间从38岁提前到了35岁。虽然不是突飞猛进式的增长,但也可以看到这种想要掌握人生大局的意识正在形成一股新潮流。
年轻人为何提前规划养老?
“时间不一定能造就一位伟人,但是一定会造就一位老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根据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19.8%,预计到2035年将增至4.2亿人,占比将超过30%。与此同时,出生率却创新低,2022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率仅为6.77‰。而且随着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预计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超过80岁。出生率的下滑和人口寿命的延长促使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养老金问题如何解决呢?1994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养老金“三支柱”概念,鼓励建立政府、雇主、个人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养老金制度模式。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养老“三支柱”体系。
我国的养老“三支柱”体系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政府主导、强制推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22年末,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亿,覆盖率达90%以上。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出资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22年末,约有3100万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年金,仅占就业人数的4.2%。
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个人自愿参加、政府提供税收优惠支持。
我国目前养老金储备主要依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占比约68%,呈现出第一支柱独大,第二、三支柱发展缓慢的特点,政府养老压力较大。
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度。工作的人向国家缴费,然后国家将这些资金发放给退休的老人们。退休人员越来越多,而缴费人员却越来越少。如果把基本养老保险金比作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池子,进口流量越来越小,出口流量越来越大,池子迟早会干涸。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一二支柱保障力度欠缺的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领取人数增加,收支缺口日益显著。所以,发展构建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对于改善当前缺口至关重要。
我国的“第三支柱”建设尚处于起步试点阶段。2018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开始落地试点,被称为“第三支柱的1.0版本”。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政策正式落地,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
养老定义转变
这届年轻人对养老的定义已经转变。年轻人的提前规划养老是准备、是续航,也是一次脱敏,从养老担忧的情绪中脱离。用未雨绸缪的前瞻智慧,换取余生的游刃有余。
在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朋克养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深思熟虑。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一个更加自由、健康、可持续的退休生活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拥抱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为未来的养老自由而努力。(嘉实基金HARVEST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