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时间银行”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探索。这一模式以服务时间作为交换媒介,让低龄健康老人志愿者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失智和特殊群体老人提供帮助逐渐成为一种常态。(8月5日 《工人日报》)
“时间银行”,顾名思义,存入时间换取时间,也就是说,大家可以在现在时间充裕的时候,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未来用这个积分兑换等值的服务。目前,我国老龄化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养老成本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却相当短缺。于是,北京、上海等地都在积极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这一模式主要由身体较健康的低龄老人,为社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将服务时间储存起来,等到自己年老时可以取出服务时间,由低龄老人为自己提供志愿服务。
“时间银行”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助医、助浴、送餐、购物、理发、家电维修、健康咨询、下水道疏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基本涵盖了社区居民需要的服务种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时间银行的概念立意很好,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制度建设滞后、持续发展受限,功能定位模糊、志愿有偿含混,要素支撑不力、发展短板凸显,信用建设不力、参与热情不高,缺乏统一管理、各自条块分割,积分标准不一、相互无法兼容等问题。让“时间银行”持续发展、行稳致远,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一方面,国家要对“时间银行”的功能定位、服务范畴、性质界定进行顶层设计,在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的资质条件、服务时间的计算标准和记录方式、服务内容设定、积分兑换方式等关键环节上统一标准,方便通存兑,提高公信力,构建国家统筹下的“时间银行”体制机制,在法规制度框架下将其纳入国家养老服务事业体系,实现从“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逐步拓展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确保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各地要坚持多措并举,在服务存储方面、参与人群方面、服务评估方面、奖励激励方面、权益保障方面等诸多方面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把“时间银行”这一新的养老模式办好办实,使其成为我国养老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三,社会各界要积极行动起来,变被动养老为主动享老,增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友爱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目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价值理念、运作模式、运行机制、服务成效不断被认可,各地纷纷加大了“时间银行”的推动力度,日趋走向社区常态化。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推进我国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