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023年年底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医院862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494家。对比《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22年年末,为1032918个)可以看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占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践行和强化“老年友善”理念,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需要进一步扩围提质。
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紧迫性任务。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不是“挂个牌子”“喊喊口号”,而是聚焦健康老龄化目标、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稳步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公立医疗机构在人口老龄化时代背景下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和彰显公益担当的有效改革举措。
在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超过78%,“老有所养”的并行需求是“病有所医”。日常就医占用了老年群体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广东省广州市的一项老年人就诊调查显示:54.97%的受访者每次看病花费的时间为2~4小时;有70.5%的受访者认为,就医流程的便捷程度一般;近七成受访者表示,就诊时常常感到身心疲惫、体力不支,最重要的原因是各环节排队时间长。
调查显示出的老年人就医痛点具有广泛代表性。消除这些痛点,需要医疗机构在“老年友善”理念的指引下,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诊疗服务,尤其要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提供更多对老年人的关爱举措,帮助老年人顺畅、便捷就医。而医疗机构通过服务流程的再造和管理模式的重塑,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美誉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有章可循。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的通知》明确,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制订具体实施方案。部分省份的建设标准已具体到老年患者就诊的各个环节。医疗机构手握细致的“路线图”“施工图”时,自然就多了几分信心和决心。
从建设成效明显省份的评审办法中不难看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不是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把握老年患者的刚性需求,持续提高完成度。比如,江苏省将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分为合格和优秀两个等级,既体现普遍创建的可及性,又突出重点建设的引领性,参建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目前,很多地方已积累了一些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实践经验。今后,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要更注重对照建设标准,梳理阶段性成效,明确近远期目标,围绕“老年友善”进行系统规划和布局。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是对庞大老年群体刚性医疗需求的积极回应,这需要聚焦现实需求来细化建设标准、优化评审办法,更需医疗机构主动作为、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