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乡土、不离乡邻,是大多数农村老人的养老心愿。在江苏,农村老龄化率高于城市5个百分点,但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服务网络不健全。如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今年江苏将建设乡村养老睦邻点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新春伊始,各地加快推进民生实事建设,用不断完善的养老服务,满足农村老人养老不离村的美好愿景。
中午时分,在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太平村的一个农家小院内,几位老人围坐在小餐桌前,一边聊家常,一边吃着午饭。太平村村民刘庆文告诉记者,在这吃饭比在家里好,家里人少,一个人吃;这里老人聚在一起吃得比较热闹也开心。大家对老人照顾相当好,胃口好了,精神也好了。
让老人赞不绝口的就是村里的“邻里小餐桌”关爱服务,资金由政府出一点、村里贴一点,低龄老人志愿者为村里的高龄五保老人烧饭,三菜一汤,每天不重样。村民吕本兰说,自己本身也是六十几岁的老年人,也知道老年人的口味。看到老人吃得开心,我心里头也很安慰。我也想发挥一点余热,照顾周边的老人。
南京龙潭街道地处南京最东部,地域狭长,农村老人居住分散。为了让村里的留守老人们养老有保障,街道在各村租用村民闲置房屋,开设“好邻养老社”睦邻点,让老人出门五分钟就能到达。还引入社会组织运营,提供专业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紧密的邻里关系,构建邻里互助网格。在陈店村睦邻点,老人们聚在一起包汤圆;在农村拆迁安置小区靖安家园站点,社工正带着老人们做小灯笼。这些“睦邻点”定期开展活动,其他时间老人们则可以使用场地和设施。陈店村村民薛春香说,在家门口多了一个好去处,活动也多,看看报,锻炼身体,老年人在这个地方玩得很开心。
村里的养老服务让民生温度伸手可触。依托“睦邻点”,南京栖霞区积极探索“时间银行+睦邻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时间银行”志愿者的加入,让互助氛围更浓厚。免费理发、陪伴就医……一项项暖心服务,化解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焦虑”。
南京市栖霞区养老服务科科长颜宏告诉记者,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打造一村一站式的睦邻式好邻养老社,设立邻里小餐桌,以及多种样式的志愿式养老服务,使农村的老年人也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幸福有托付,养老有保障。江苏各地正因地制宜,为农村老人绘制一幅幅新的农村养老新图景:镇江、南通等地开展网格化邻里养老服务,由街镇级养老服务中心连锁运营村级连锁服务点,打通农村养老的“最后一百米”;苏北部分县区则通过建设“幸福小院”等方式,探索农村邻里守望、互助养老试点。2023年,全省将改造提升1000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十四五”末将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与此同时,江苏正在加速调配优势资源,将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优先保障特困供养老人的同时,还重点为农村高龄、失能老年人等开展服务。下个月,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常州市社渚镇敬老院即将投入运营。
常州市溧阳社渚镇政法和社会事业局局长吴卫东说,投资650余万元,对敬老院内的房屋、功能布局、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医养融合为一体的服务机构,实现由“养老”向“享老”的品质升级。
在江苏,一个个提质升级的养老机构活力涌动,一个个小而美的农村养老睦邻点建设正酣,全省将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放置在规划图中、落细在任务表里,精准回应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敏 亓晨 常州台 宿迁台 南通台 编辑/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