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记者在现场
“一张床”给老人生活带来的变化
今年我市试点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项目,通过适老化、智能化改造以及上门服务等措施,把养老院床位“搬”进家,让居家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全方位养老服务。那么,一张“床位”是如何提升居家老人养老的质量呢?记者进行了入户走访。
一张床和一位老人
秋日的太原阳光和煦、清爽舒适。
午后,78岁的侯茂珍在位于杏花岭区旱西关北一条的家中,迎来了康复按摩师李兵兵。“小李啊!上周按摩后,我的两条胳膊感觉有劲了,能伸直了。今天你再给我好好按按!”
“没问题,您躺好了,咱先测个血压,再按摩。”李兵兵开始为老人服务……这是侯茂珍签约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以来,享受的第二次康复理疗服务。
“我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得过脑梗,做过心脏搭桥开胸手术。”侯茂珍的儿子吴师傅说:“因脑梗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属于失能老人。赶上好政策,申请到了家庭养老照护床位。”
吴师傅说:“以前,若带老妈去医院,费时费力,老人也受罪。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医生、护士、康复理疗师都能上门服务,把脉问诊、指导饮食用药、按摩理疗……服务周到、细致入微。”
一张床和一揽子服务
除了助医服务,申请到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老人还可以享受专业人士上门提供的助餐、助浴、助行、助洁等六大类,包括精神慰藉、上门送餐、沐浴、理发、康复理疗等57种个性化服务。
中午时分,78岁的陈大妈坐在家中的餐桌前,细细品尝刚出锅的银耳雪梨汤。厨房里,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运营机构派来的杨大姐正忙着做午饭:清炒菜心、西红柿炒鸡蛋、手擀面……“陈姨有高血压,身体比较虚弱,饮食既要清淡,又需要营养。”
陈大妈体弱多病,子女们都忙,不能时刻守在她身边。如今,一通电话,就有专人上门提供家政服务。“上午10时,家政员就来了,打扫房间、洗衣服、做午餐,等我吃完午饭,收拾好厨房后她才离开。”陈大妈说,只要有需求,就有专人上门为其理发、洗澡……提及目前的生活,陈大妈感慨道,“有热汤喝、热饭吃,有人上门照顾生活起居,这样的老年生活就是我想要的。”
一张床和一个家庭
每个老人都关联着一个家庭。对空巢、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来说,其居家安全更是牵动人心。保障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是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一大重点。
在侯茂珍老人家,记者看到,卧室里摆放着护理床,床头装有一键呼叫器,老人佩戴着手环,厨房装有烟感报警器……这些智能系统,都是其儿子吴师傅的好帮手。
“护理床可高级呢!床体前后左右都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升降。”吴师傅说,“以前老妈上完厕所,得靠人搀扶才能起身,现在厕所里安装了扶手,她可以借助扶手自己慢慢站起来。”
智能化装置为老人居家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手环可以自动监测老人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其监护人的手机上就会自动报警。如果烟感、气感等报警器发出警报,报警信息会反馈至(市级、区级及服务商三级)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网络信息平台。平台则会第一时间通知老人的监护人、社区志愿团队或服务商上门处置。
一张床和一座城
太原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85.45万,占总人口的16.11%,人口老龄化问题持续加剧。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部分老人都是在社区居家养老。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项目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支持,让老人的居家生活更安全、更幸福。
我市是全国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城市。为进一步做好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工作,市民政局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对适老化改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政策进行优化整合。
我市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申请床位建设的经济困难的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开展居家和能力审核。经社区、街道、县(市、区)民政部门三级审核后,再由专业第三方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服务对象。
有别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服务,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提供的是“三合一”入户服务:一是适老化改造入户,为老人的居住空间安装适老化扶手、烟感报警器、水浸报警器,配备护理床、轮椅,打造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二是智能监测设备入户,通过配发睡眠监测带、智能手环、一键呼叫器等,监测老人居家生活的安全状态,老人在家里可呼叫求助或预约上门服务;三是养老服务入户,老人可根据需求免费选取价值400元/月的上门服务,即助急、助餐、助行等六个大类服务。
与此同时,所有上门服务的全过程都会通过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监管。每位服务对象所产生的服务订单会由12349社区服务热线进行回访并记录服务情况,实现服务过程和服务成效的可追溯、可视化。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3076张,累计完成上门服务44165人次。 记者 郝晓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