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趋势发展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如何做好老龄事业是一道亟待社会共解的命题。7月7日,记者从市老龄办了解到,我市推进新时代老龄工作,涵盖了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等多项内容,解决老年人在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急难愁盼”的问题。
前不久,66岁的高玉满老人因身体不适到市区一家医院就诊,当他和老伴在自助挂号机前徘徊不知如何操作时,一位志愿者上前帮他解决了挂号的问题。“医院里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不会使用自助机具,找不到就诊科室时,他们都会热心帮忙。”说起当天的就医体验,高玉满对志愿者的服务赞不绝口。与此同时,他还切身感受到医院为老年人提供的诸如放置轮椅、拐杖、助行器、老花镜、针线盒,以及设置无健康码通道等便利服务。
我市老龄工作的推进,不仅满足了像高玉满一样的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还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引进助餐、助洁等方面的专业机构及相关护理专业机构,满足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同时,在打造“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上,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
同时,我市还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并提供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养老服务。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
与此同时,我市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发展企业(职业)年金,通过资产收益制度等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扩大医联体提供的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的范围,按规定报销相关医疗费用,并按成本收取上门服务费。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参加照护知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此外,我市有条件的地方对经济困难的失能、残疾、高龄等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配备生活辅助器具、安装紧急救援设施等,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鼓励更多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相关部门还将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推动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以及老年用品行业规范发展,提升传统养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同时,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加强老年设施供给等方面,让老年人享受“新时代”生活。(记者 代英健 通讯员 刘阳)
【来源:长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