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周字艺 梁展豪
她是福州市鼓楼区温泉街道东湖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负责社区里居家养老的工作。
今年的农历正月,居民陈依姆的老伴离世了,子女不在身边,只剩下陈依姆独自居住,现在,陈依姆成为她心里最牵挂的人,隔三岔五前去探望;居民不知道怎么办长者食堂就餐卡,找她准没错;逢年过节,她还会打电话邀请老人们来社区一起联欢。入职两年多来,她从一位社区“小白”,成长为社区老人的“生活管家”,她就是张雪清。
张雪清一边搀扶着老人一边与其交谈
近日,海都记者采访了这位社区老人的“生活管家”。
定期看望独居老人
用微信向子女报告情况
采访当天,记者一行来到东湖社区时,她正穿起社区工作者的背心,准备去看望陈依姆。说起陈依姆的情况,张雪清很是了解:“她曾经在医院工作,还是一名护士长呢!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是脑子还是很灵活。”
走进小区大门,爬上楼梯,敲了敲陈依姆家的门,这一套动作,张雪清已经重复了几个月。往常,陈依姆一听到敲门声,心里八成就已经猜到是谁来了,马上就来开门,但是今天,情况有点不一样。“阿姨,在家吗?”张雪清敲门敲了许久,仍然不见开门,她的神情立刻变得紧张起来,随之敲门的力道加大了,频率也加快了。
“会不会出去了?”同行的人问。“她一个人,能去哪?有人陪吗?”张雪清心里慌张了起来,转身便要下楼找人。
“来了来了!”终于,屋子里传来拖鞋拖地的声音,“刚刚,我在睡午觉……”听到房间里有人,张雪清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张雪清正在陈依姆家中询问近况
“阿姨,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啊?”一看到张雪清来了,陈依姆便笑了起来,回答道:“很好,很好!”同时还拿着椅子,招呼大家赶快坐下。尽管已经多次接到陈依姆的“警告”,说工作太忙了,不需要那么经常前来看望,然而,张雪清还是要隔三岔五来陈依姆家里走走、看看。在她的微信里,添加了陈依姆儿女的微信,今天吃了什么饭、今天去哪里散步了,这些情况,她都会通过微信,告诉陈依姆的儿女们。她和她的微信号,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陈依姆和孩子们的心。
千头万绪社区事
离不开跟居民打交道
从陈依姆的家里出来,张雪清又被另外一位居民截住。只见这位居民满脸愁容,显然是被什么事情困扰住了。“我今年70多岁了,听说社区有长者食堂,我也想去,要怎么办手续啊?”“阿姨,您别着急。您哪天有空去我们社区,我们就会帮您登记,但是记着要带上身份证哦。”
社区的工作千头万绪,许多都是十分琐碎的工作,比如老人去世了,家人来开个死亡证明;小孩要打疫苗,家人也来开证明。但在张雪清看来,“这都是跟社区居民打交道的过程”。每当社区里有老人到办事大厅,除了解决他们的需求,张雪清总会多问两嘴:“最近的生活情况怎么样?”“是不是跟子女住在一起?”
有时,社区的工作也会被居民所不理解。东湖社区长者食堂开放后,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食堂被设置成外卖形式,使得有些老人得知自己走了许久之后,还要将饭菜再自己带回去,便有一些怨言。每当这个时候,张雪清总会耐心地和他们解释现在的防疫政策,安抚好老人的情绪。
在与记者谈话间,张雪清向记者说起了下一步的计划安排:“马上就是端午节了,大家一起包粽子,有的老人家非常喜欢热闹的感觉,所以每到逢年过节,我们都会打电话邀请他们来社区玩。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像一家人一样。”
“跟老人在一起,不仅是我在帮他们排忧解难,其实我也在跟他们聊天中学到很多生活智慧。”张雪清说。
【来源:海峡都市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