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政府一直这么关心我们,现在家中更整洁,生活更舒适了。”近日,几位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来到嘉兴市秀洲区王迪金老人家中,为他打扫卫生、做健康监测,老人高兴不已。今年3月,嘉兴出台《嘉兴市养老服务补贴实施细则》,王迪金被列入养老服务补贴二类服务对象,每年可享受补贴3000元,通过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实现。
老年人口逐渐增多、高龄老人不断增加、失能失智比例提高……面对浙江1200余万老年人,如何实现老有所养?我省提出,要让老年人依靠政府、社会和家庭得到所需的生活照顾和经济、物质保证。
确定一张公共服务清单
近年来,湖州市安吉县坚持探索创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将老人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资料搜集汇总,通过数据赋能,让每一份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资料与老人行为能力等级、体检档案、医保档案、慢病资料结合,形成一套具有提示性、预见性、概括性的老年人需求数据库。
安吉县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把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对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也就是安吉的“安养码”。通过丰富“安养码”数据项目,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2021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首次在中央层面部署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
在国家要求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基础上,浙江将养老服务、社会保障和健康支撑等方面有关的公共服务都纳入进来,多个部门协同研究涉及老年人的福利、优待、健康、教育等事项,明确服务项目、对象和标准,研究制定老年人公共服务清单。无论是社区、村镇,还是山区、海岛,让每一位生活在浙江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同等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公共服务。
打造康养联合体全覆盖
养老机构跟着老人走,是浙江推进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全新尝试。在打造“老有所养”方面,浙江整合医养康养资源,引导医疗、康复、养老资源下沉到乡镇基层,以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与乡镇卫生院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立康养联合体,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近年来,浙江各地都在抓紧实施康养联合体建设。如今年2月,杭州市钱塘区打造康养联合体项目,建成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钱塘区专业、科学康复养老空白,周边老年人能就近享受到精准、专业的医疗康复服务。台州目前已累计建成147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158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成康养联体22个,初步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积极推动长护险试点
自2017年1月以来,我省先后在桐庐、嘉兴、宁波、义乌和温州五市县开展长护险试点,有效保障失能老人基本生活质量。
以桐庐县为例,2017年1月1日,桐庐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截至目前,全县成为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的养老机构有25家,在养老服务机构接受护理服务、享受长护险的老人每月大约有550人,每月发放护理补贴金额约为68万元。而选择居家接受护理服务机构上门护理服务的老人每月约2600人,每月发放护理补贴金额约为110万元。如今,杭州市正积极争取在全域推行长期护理保险。
除积极推动长护险外,浙江在养老服务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工伤保险等方面,也不断完善制度,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努力实现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的生活保障,减轻养老压力。
通过“画像”精准服务
一张“画像”能让养老更精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嘉兴市嘉善县在全省率先建立康养联合体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通卫健、医保部门老年人健康数据,已为1.9万名80周岁以上城乡老年人建立“数字画像”;滨江区通过将各类养老政策、服务项目、养老设施等信息进行汇总,以智慧化、数字化手段为老人精准“画像”。
今年,省民政厅计划实施全省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通过了解老年人家庭经济状况、身体情况等,准确掌握老年人基本需求,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画像”更清晰,助力他们乐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