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各种保健品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近2000亿元。
虽说90后们这两年成为了网络保健品的消费主力军,但中老年人消费占额依旧不能忽视,达到了50%以上,他们仍然是保健品失常的最大消费人群。
那么问题来了,是老年人身体衰老之后、智力跟不上,才会消费保健品吗,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1、经济水平
首先,随着我国近些年各种重工业和轻工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明显飞跃。
特别是原本就在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已经退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往往都比较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可以购买各种昂贵的保健品。有相关的调查显示,越是生活在大城市的老年人,保健品消费也就会越多;
2、怕死心理
到了一定年龄的老人,其实对于金钱、名利的追逐会变得逐渐淡薄。他们关注的主要重点就是健康、预防疾病以及长寿上,他们迫切的需要一种东西来维持健康、预防或治疗疾病。
受到这种心理作祟的影响,老年人更容易受到保健品推销人员的洗脑。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保健品企业,并没有在产品上下功夫,而是想尽办法完善话术,专门对老年人展开心理攻势;
3、防骗意识薄弱
老年人和年轻人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没有接收到更加新鲜的资讯和事物。大部分老年人都有古板、已经形成刻板的思想,他们的防骗意识相对薄弱,更容易相信一些夸大其词的宣传,甚至是相信保健品可以治疗疾病;
4、占便宜心理
有不少从苦日子过来的老年人,生活过于节俭,他们原本是不会被保健品洗脑的。但是,保健品宣传另辟蹊径,推出了所谓听课送鸡蛋、免费旅行等方式,让老年人看到了可以占便宜的一面,最终被各种各样的保健品洗脑,心甘情感的掏出了钱包;
5、亲情缺失
当代年轻人每天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奔波劳累,很少会关心老年人的需求和想法,我们更愿意用金钱来代替陪伴。但正是因为这种缺少陪伴的模式,让老年人的内心更加孤独。
很多保健品宣传就是利用了老年人孤独的心理,打亲情牌,最终骗取了老年人的金钱。
更让人担忧的是,对于各种“会销”模式的保健品宣传,当前我国相关法律中还没有明令禁止。而且,有些保健品选择会销,就是因为它具有活动时间短、流动性强等特点,这无疑给监管造成了更大的难度,每年都有无数的老年人被骗。
相信在未来,我国针对保健品营销模式的监管力度会越来越大。身为家属的我们,要清楚告诉老年人,任何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同时也要给予老人充分的陪伴和关心,多给老人科普一些关于防诈骗的内容,这是破解保健品骗局的关键。